2025年7月15日,Perplexity CEO Aravind Srinivas在Y Combinator创业分享会上,罕见公开了一家AI创业公司如何在Google和OpenAI的夹缝中野蛮生长的实战经验。这场40分钟的高密度对话,揭示了AI时代创业公司的生存法则:速度、精准定位与用户共建。
"Google有世界上最优秀的工程师,但他们就是做不好AI搜索。"Aravind的尖锐观察直指巨头困境。他分析指出,Google每年2000亿美元的广告收入反而成为其AI创新的枷锁——不敢破坏现有生态、不能承受公开失误、不愿重建商业模式。Perplexity正是抓住这一痛点,专攻Google做不到的事:提供不带广告的精准答案,并清晰标注每个信息来源。
当AI能自动生成代码时,Perplexity重新定义了竞争壁垒。Aravind展示的研发流程显示:从用户反馈到问题修复最快仅需4小时,每天可修复20个bug。这种"快速试错"模式带来惊人复利:用户留存提升3倍,产品迭代速度超越Google同类功能更新周期。"Google IO每年发布一次'AI搜索新模式',我们每两周就有一次重大更新",Aravind说。
All in浏览器的决策看似冒险,实则是生存算术的结果。Perplexity浏览器打造了"认知操作系统"而非简单聊天框,能同时运行12个异步任务,实现自动比价、研究分析、个人管家等场景。"这不再是工具,而是延伸的脑皮层",Aravind如此定义其价值。
在这个AI重构一切的时代,Aravind重新定义了CEO角色:产品敏感度雷达、用户反馈解码器、缺陷挖掘机。他推行的"厨房理论"管理法要求所有工程师轮岗客服,这种"浸泡式管理"使客服响应时间从6小时缩短到23分钟,用户邮件直接推动60%的产品改进。
演讲结束时,Aravind的结语发人深省:"AI没有改变商业本质,只是把创新成本从百万美元降到了一顿午饭钱。"这张印着Perplexity所有公开bug列表的卡片,或许正是AI时代最性感的创业宣言——在巨头必须用航空母舰打仗时,创业公司正开着快艇在他们的盲区登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