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周三,某虚拟货币交易所前员工在社交平台控诉遭遇"无赔偿解雇",引发业内对跨境用工法律适用性的讨论。值得关注的是,该交易所注册于海外,但员工工作地点涉及中国境内,这种特殊用工模式正面临中国监管政策的严峻挑战。
根据2021年"9.24通知"明确规定,境外交易所向境内居民提供服务属非法金融活动。更具突破性的是,文件特别指出境内工作人员需承担法律责任。这意味着即便签订劳动合同,若涉及虚拟货币交易业务,合同效力可能被完全否定。数据显示,2023年类似跨境劳动纠纷仲裁案件中,87%因违反强制性规定被驳回诉求。
——案件关键点在于用工性质判定——业内人士指出:1)境内员工直接参与交易所运营,适用"9.24通知"追责条款;2)境外工签人员则受注册地法律管辖。值得注意的是,部分企业通过境内壳公司签订合同,这种操作经司法实践检验,仍可能被认定违法。
多位法律专家建议,币圈从业者应重点保存考勤记录、工资流水等劳动关系证据。这个数据挺有意思的:在2022-2023年劳动争议案件中,能提供完整证据链的劳动者胜诉率高达【73%】。但必须注意,仲裁时效仅1年,逾期将丧失维权资格。
随着全球对虚拟货币监管收紧,交易所用工合规压力持续增大。截至发稿时,新加坡、日本等国已出台专项劳动保障条例。值得玩味的是,虽然部分平台声称"按N+1标准补偿",但实际执行中往往存在地域法律冲突,员工权益保障仍存隐忧。